备受年轻人青睐
想吃,又不想长胖,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两难抉择。而轻食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将各式各样的蔬菜、谷物、水果、肉类通过健康的烹饪方式汇集成一小盘,营养均衡、口味丰富,而且热量低,让人少吃但不缺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
从精致到健康,轻食产业在大众的认知里有了新的发展。北京中体力源的健身教练张海东是一名健身达人,同时也是一名轻食爱好者。为了保持身材,他会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等。而且,他还会引导学员们跟他一起“吃草”,帮助大家记录每天卡路里的摄入量,给出合理的进食建议。
美团外卖发布的《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在轻食消费中,90后消费者占62%以上,80后占26%,女性占70%以上。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漆云兰看来,当前,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的压力变大,在饮食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简单、无负担的健康食品。轻食的便利性、营养合理性和价格水平都非常适合快节奏城市生活的需要。同时,层出不穷的轻食产品以及轻食餐饮企业的主动出击、广告宣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轻食。
当前,轻食消费呈现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据相关报道,线上方面,在淘宝平台“轻食代餐”已然是食品赛道里的一匹黑马;美团App2019年轻食的搜索次数比上一年同比增长235.8%;大众点评、拼多多、小红书、抖音等各大App都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轻食产品和轻食内容,引导消费者关注轻食和健康生活;运动科技品牌Keep也推出了全新业务线KeepLite轻食,为用户提供配合运动目标的食物和指导。
线下方面,各种主打轻食的店铺层出不穷,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摩卡站为了吸引顾客,相继推出了摩洛哥烩大虾、俄式牛肉糙米饭、墨西哥风味饭等特色轻食,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新元素餐厅则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依据个人喜好添加如蛋白粉、人参、芦荟等营养含量高的食材。
新风尚吹热市场
事实上,轻食代餐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人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饮食观的转变。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与1996年相比,中国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轻食代表了健康主义所引发的大众消费模式改变,当前无论是传统的餐饮企业还是专注轻食的商家,都积极响应这种消费需求,切入这一新兴赛道。同时,与其他消费趋势不同的是,在社交媒体以及网红效应的助推之下,轻食成为自带“时尚光环”的一类商品,被追捧为健康生活的标签,但其能否沉淀下来成为稳定的消费类型还需观察。
据了解,轻食最早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下午茶,在之后数百年的发展中,轻食被传播到全球各地,并和当地的饮食结合,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轻食,三明治、沙拉、寿司等都是轻食的代表。时至今日,轻食的概念更加包罗万象,它成为低卡、低油、低热量、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代名词。轻食消费的蓬勃发展,凸显了人们更关注饮食健康的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健身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将助力轻食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2020年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显示,健身瘦身行业上游健身器材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为461亿元,2019年下游功能型瘦身食品市场规模为1945.3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达4020.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9.9%。也就是说,搭载上中国健身行业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轻食餐饮行业迎来了强劲的市场增长。
食品安全要重视
轻食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消费者对于这种饮食模式的认可,也得益于轻食品牌和背后资本的力量,很多轻食品牌都获得了多轮融资并且成功上市。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7500家企业名称中含有“轻食”两字,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值得注意的是,约78%的新增轻食相关企业成立于2018年之后。
据悉,中国轻食产业的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000亿元,5年内逐步占到餐饮业总收入的10%左右。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少轻食企业成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一些品牌的成功上市,说明轻食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未来,轻食消费有望向次一级城市渗透和扩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但专家强调,轻食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要在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上下功夫。相关主管部门要对轻食产品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食品安全。
另外,要谨防部分轻食餐饮企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轻食是否新鲜,是否有污染、破损、腐败,冷链环节是否保证低温,销售环节是否严格按照保质日期销售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需要引起轻食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高度重视。(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