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但有的人却因为牙黄不敢露齿大笑。随着人们对外在形象要求越来越高,美白牙贴、牙齿冷光美白仪等各种牙齿美白产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美白牙贴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然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美白牙贴并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在包装上仅标明执行标准。
一味追求洁白的牙齿正确吗?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美白牙齿?
商家:美白牙贴宣传语为引流设置,并非产品实际功效
记者以美白牙贴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时,出现了大批量的美白牙贴产品,这些美白牙贴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销量最高的达1万件以上。“无效退款,三天亮白如初”“两天去黄,三天美白”“一贴见效”等宣传口号被商家喊得异常响亮,许多商品还标明某某知名带货主播推荐,无一不在吸引消费者购买。这些美白牙贴效果真的这么好吗?
记者在这些美白牙贴产品的评论区发现,结果并不尽然。一位消费者在购买美白牙贴44天后追加评论:“几年前买过没见着效果,最近又火起来了,再一次交了智商税,用了14贴没有变白。”还有消费者表示,用完美白牙贴后牙齿酸得受不了。
美白牙贴的实际效果跟宣传不符,这是在欺骗消费者吗?记者发现,不少商家都在产品详情页最下面写了这样一段话:“本产品标题纯属为运营和技术引流而设,并非产品功效宣传,请勿断章取义。宝贝标题仅仅只是为了迎合买家搜索习惯而使用的关键词,不代表产品的实际功效与特性。”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同时又能规避法律责任可谓煞费苦心。
商家的一片“苦心”有用吗?律师表示,如果商家在已经标明这段话的同时仍然对美白牙贴进行夸大宣传,是不能规避法律责任的。商家涉及虚假宣传时,消费者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的,除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应接受有关行政部门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调查:美白牙贴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存在监管盲区
撇开商家对于美白牙贴五花八门的宣传不谈,美白牙贴的安全性如何?河南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刘爱群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美白牙贴都是利用过氧化物氧化牙齿上的色素使牙齿变白,如果过氧化物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并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然而,目前,这种漂白产品并没有行业标准,一般过氧化物的浓度控制在10%以下,漂白效果一般,不排除有商家为了让产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加过氧化物浓度。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最新版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美白牙贴是牙齿漂白材料,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主要有糊、粉、液剂或胶体,主要有效成分通常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脲等,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起到漂白牙齿的作用。一般有死髓牙漂白胶、牙齿漂白剂、牙齿漂白胶、牙齿漂白贴等。
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于2021年6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标签的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确保真实、准确。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
然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大部分美白牙贴并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在询问到一家店铺的客服时,该客服甚至对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避而不谈,转而向记者介绍美白牙贴的功效。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美白牙贴尚属于新生事物,确实存在监管盲区。
医生:牙齿美白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正规产品
美白牙贴的安全性不完全可靠,想要牙齿美白的消费者该怎么办?刘爱群表示,牙齿正常的颜色是乳白色的,即淡黄色,因个体差异,有些人偏白一些,有人则偏黄一些。如果牙齿颜色正常,没有必要进行美白。
导致牙齿变黄的原因有很多,如牙齿发育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一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或者摄入过多的氟会导致牙齿变黄。此外,烟渍、茶渍以及中药、蔬菜中的色素沉淀等也都会导致牙齿变黄。色素渗入牙齿内部或者是轻度四环素氟斑牙,可以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脲的美白剂,由专业的医师进行美白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牙齿以及口腔软组织的损伤。
不过,牙齿美白并非一劳永逸,美白效果一般可维持两年。其实,保持牙齿健康最好的方法还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洗牙。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牙齿美白。刘爱群表示,牙齿发育不良的、有缺损的、磨耗严重的、牙面有裂纹的人群不适合美白治疗。□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杨璐